关于高血压的那些事儿
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。患病率高,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27%左右。患者人数已接近1.3亿,并以每年3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,其中老年人占60~70%。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%以上,约70%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%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。
但由于它很少有明显的症状,大约一半的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患者,从而导致严重的医疗问题。
问题1:什么叫高血压?
高血压其实是一种描述性诊断,通俗地讲,就是动脉血压超过了正常标准。
高血压的定义: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>140mmHg和(或)舒张压>90mmHg”,(静息状态下、非同日 、两次血压大于140/90mmHg)
问题2:为什么每次测得的血压几乎都不一样?
正常人24小时动态血压是波动的,血压最高点一般在上午9~10时及下午4时至晚上8时,血压最低点在午夜1~3时。
血压受运动、激动、紧张、进食、药物、饮酒等多种因素影响,每天不同时段也会有不同的波动。故测血压应在平静状态下测量,有一定波动是正常的。
问题3:高血压有什么危害?
高血压可导致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、脑出血(出血性脑卒中)、冠心病与心梗、心衰、房颤、主动脉夹层、肾衰、截肢、致盲等并发症。
问题4: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?
1、高血压病因筛查+靶器官损害的评估(心、脑、肾、眼底、下肢等)
2、血生化:有助于了解血电解质水平以及是否合并肾脏损伤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。甲状腺功能、高血压四项、尿VMA等。
3、心电图、心脏彩超、颈动脉超声、尿液ACR检测尿蛋白、动态血压、肾上腺、肾动脉等
问题5:所有的高血压都需要治疗吗?
低、中危患者:可以尝试数周至数月的单纯非药物疗法;高危、极高危患者:非药物治疗+立即药物治疗;
问题6:药物需要终身服用吗,会不会产生耐药的问题?
确诊高血压之后,必须按医生建议坚持长期服药并监测血压。
血压达标后,切忌自行停药,以免停药造成血压反复波动而形成脑血管动脉瘤,在血压升高时容易破裂出血,造成瘫痪甚至死亡。
降压药极少耐药,如果是正常用药期间血压升高,应及时去医院,不要擅自加药也不要擅自换药。
问题7:药物漏服怎么办?
1、如果是短效药物,白天漏服的情况下,若在两次用药时间间隔的1/2以前,可立即补服,下次正常服药;漏服时间在两次用药时间间隔的1/2之后,应立即补服并适当推迟下次的服用时间。
2、对于夜间漏服的情况,由于晚上人体血压较平稳,可不补服。
3、对于长效药物如波依定、拜新同、倍他乐克等,由于作用时间较长,即使两三天漏服,血压仍可维持在一定范围内,一般不必加服;若漏服超3天且血压升幅较大,可加服一次短效药并密切监测血压情况,之后按正常周期服用即可。
问题8: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?
平稳降压才是硬道理!
快速降压不仅无益,反而会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。过快降压导致代偿性心率增快,心肌耗氧增加,心脏负担加重,增加心绞痛、急性心肌梗死、急性心力衰竭、甚至猝死的风险;还可影响脑血管的灌注,甚至诱发脑水肿、脑出血和脑梗死。一般来讲,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、平稳的原则,4 ~ 12 周达到目标值。所以,要平稳降压,使血压稳步降低,并维持稳定。
降压误区:
1. 凭感觉用药,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。
2. 不愿意过早服药。担心「抗药性」。
3. 血压正常了就停药。
4. 单纯依靠药物,忽视生活方式改善。
5. 只服药、不看效果。
6. 自行购药服用。
7. 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。
8. 相信「灵丹妙药」,迷信保健品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。
问题9:怎么预防高血压呢?
1、一级预防:合理膳食,适当限制钠盐和脂肪摄入,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;适量运动,以步行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车等有氧运动为主;戒烟限酒;保持心理平衡。
运动频率:保持在每周4~7天,每天累计30~6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。对于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来说,快走是比较适宜的运动方式,既能保护老年人免受高强度运动的肌肉关节损伤,又能使得老年高血压患者达到一定的运动量,有助于降低血压。不同于普通的步行,快走对步速和行走距离有一定的要求,一般要求每分钟80-90步,行走6000步左右为宜。
2、二级预防:严密随访观察;定期测量血压,1-2周应至少测量1次;定时服用降压药,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;使用正规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物,从而控制血压和血糖。
3、三级预防:积极治疗脑卒中、心肌梗死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;重症患者应及时抢救;给予相关康复治疗,如脑出血后的肌力训练等。
预防高血压时注重三级预防并举,可获得较明显的预防效果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